10月25日,光伏產業鏈多個板塊領漲,BC電池、HJT電池、TOPCon電池、鈣鈦礦電池概念股全面走強,海優新材、帝爾激光、宇邦新材、TCL中環、通威股份、隆基綠能、愛旭股份等個股盤中漲停。
自2022年以來,光伏行業面臨嚴重的供需失衡,多晶硅料出廠均價持續回落,最大跌幅超過78%。供給面無序擴張,已經成為光伏行業良性發展的最大挑戰。
為了避免行業陷入低水平內卷、惡性競爭等不利狀態,日前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發布文章《光伏組件當前成本分析:低于成本投標中標涉嫌違法!》,明確提出10月組件參考價為0.68元/W,并指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實施條例》,中標合同必須是高于成本。
事實上,光伏行業一直在尋找解決供給無序擴張的問題。在7月底召開的光伏行業2024年上半年發展回顧與下半年形勢展望研討會上,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名譽理事長王勃華呼吁,行業亟需加大調整力度,鼓勵企業兼并重組。早在5月召開的光伏行業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便倡導通過行業管理政策來指導產能建設,鼓勵行業兼并重組,加強打擊惡性價格競爭等。
再加上美國考慮撤銷部分中國光伏產品雙反關稅,以及光伏行業需求依然保持較快增長,光伏行業迎來修復機遇。
1、天量供給帶來價格雪崩,光伏行業謀求破局
根據iFinD數據庫,光伏行業上游關鍵原材料多晶硅出廠均價為6.2萬元/噸,較2022年底峰值大幅下跌78.1%。
背后原因主要為供給的快速擴張,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的數據,2024年上半年多晶硅產量約為106萬噸,同比增速達到60.6%;硅片產量約為402GW,同比增速約為58.9%;電池片產量約為310GW,同比增長37.8%;組件產量約為271GW,同比增長32.2%。
盡管產量大幅提升,但價格大跌導致光伏制造端產值顯著回落。2024年上半年光伏制造端(不含逆變器)產值約為5386億元,同比大幅下降36.5%。
面對供給壓力和需求轉弱,供給側優化就成為必要選項。根據5月召開的光伏行業高質量發展座談會,提出一攬子政策來幫助行業擺脫困境:優化產能建設,建立全國統一大市場,鼓勵行業兼并重組、暢通退出機制,通過先進技術應用項目改變低價中標局面等。
7月,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名譽理事長王勃華表示,行業需要“輕裝上陣”,調整宜重宜快,推動落后產能出清,鼓勵企業兼并重組。
10月18,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發布文章《光伏組件當前成本分析:低于成本投標中標涉嫌違法!》,表示中標價低于成本,已成為困擾光伏制造行業的難題。文章還給出了當前一體化企業N型M10雙玻光伏組件含稅生產成本(不含運雜費)為0.68元/W。
盡管光伏行業面臨較大的供給壓力,需求面依然保持較快增長。日前國家能源局發布2024年1-9月份全國電力工業統計數據,前三季度全國累計發電裝機容量約31.6億千瓦,同比增長14.1%。其中,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約7.7億千瓦,同比增長48.3%,明顯快于整體裝機容量速度。
國內光伏巨頭在國際光伏貿易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光伏巨頭出海尋找新的市場,多家公司均在中東建設生產或研發基地。此前美國對我國光伏產品采取了嚴格的限制措施,近期美國商務部在啟動一項變更情況審查,考慮部分撤銷國內生產的晶體硅光伏電池的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AD/CVD),產品包括某些小型、低瓦數、離網晶硅光伏(CSPV)電池等。
2、TOPCon、BC電池強勢崛起,巨頭搶占新技術路線
光伏一直受益于新技術的發展,技術突破也將為行業擺脫困境提供契機。目前光伏行業逐漸形成了BC電池、TOPCon電池等先進產品提升市占率的趨勢。
此前光伏技術呈現PERC一家獨大的局面,PERC英文全稱為Passivated Emitterand Rear Cell,譯成漢語就是“鈍化發射器和后部接觸”。業內使用氧化鋁膜來鈍化電池片背面,這樣可以提高開路電壓、背面反射,進而提升電池效率。
TOPCon英文全稱為Tunnel Oxide Passivated Contact,也就是“隧穿氧化層鈍化接觸”。由于PERC電池受限于p型硅片質量和結構設計,光電轉化效率難以提升,TOPCon電池則可以通過n型襯底提升電池效率。n型TOPCon電池使用超薄氧化硅來高效鈍化電池背面,將電池平均效率提升至23.5%。
經過多年的發展,n型TOPCon電池組件出貨量快速提升,并有望在2024年完成對PERC組件的超越。然而,在2023年9月,隨著隆基綠能全面加入BC電池陣營,未來光伏技術線路仍然存在較大變數。
BC作為一種平臺技術,可以與多種光伏技術結合,極限光電轉化效率能夠趕超HJT電池。2023年12月中旬,隆基綠能自主研發的背接觸晶硅異質結太陽電池(HBC,綜合使用HJT和BC技術),獲得27.09%的電池轉換效率。2024年5月,隆基綠能發布第二代超高效BC產品,產品光電轉化效率進一步提升。
根據iFinD數據庫,BC電池概念股包括:隆基綠能、通威股份、天合光能、晶澳科技、福斯特、TCL中環、晶科能源、先導智能、羅博特科、橫店東磁、愛旭股份、捷佳偉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