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沈陽機床和昆明機床是機床行業上市公司,沈陽機床也是昆明機床的控股股東。兩家上市公司的經營狀況可以基本上代表我國機床行業的整體經營狀況。雖然沈陽機床和昆明機床尚未發布2014年度報告...
沈陽機床和昆明機床是機床行業上市公司,沈陽機床也是昆明機床的控股股東。兩家上市公司的經營狀況可以基本上代表我國機床行業的整體經營狀況。雖然沈陽機床和昆明機床尚未發布2014年度報告,但是根據兩家上市公司的2014年半年度報告和2014年第三季度報告,我們可以預測出兩家上市公司2014年營業虧損。
什么原因造成沈陽機床和昆明機床的營業虧損?沈陽機床和昆明機床怎樣才能走出經營虧損的困境?我國機床行業未來的經營狀況會怎樣?我國機床行業的利潤增長點在哪里?為了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我們先分析世界著名的機床制造商——德國通快集團(TRUMPF Group)2013/2014財政年度報告(2013年7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通快集團是于1923年創立的家族企業,由Leibinger家族百分之百控股。通快集團管理委員會五名成員全部擁有博士學位。管理委員會主席兼總裁是Leibinger家族女性成員,負責集團公司的戰略發展、溝通交流和法律事務。副董事長是Leibinger家族男性成員,領導激光技術部門,負責集團公司的研發。女董事長的丈夫也是通集團公司管理委員會成員,領導集團公司最大的部門——機床制造部門,負責生產、質量管理和采購。
與沈陽機床和昆明機床在2014年半年度報告中提出“國家宏觀經濟增速放緩、機床工具市場需求持續低迷”的判斷相反,通快集團2013/2014財政年度報告提出“中國、日本和韓國等對激光加工設備的需求占全球總需求的一半以上。” “2013年,德國機械工程行業向中國出口產品價值總額達到23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93億元),占德國機械工程行業出口總額的25%。”“中國激光加工機床市場需求預計將在2014年大幅增長15%。”
根據對中國市場的判斷以及實現“進入一個關鍵的新細分市場”的戰略目標,2013/2014財政年度通快集團完成了公司歷史上最大的收購——收購中國江蘇金方圓數控機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JFY”)的72%股份。JFY是中國最大的數控板材加工設備制造商,通快集團收購前,JFY年銷售額超過人民幣16億元(約2億歐元);收購后,JFY計劃每年銷售1500臺機床。
2013/2014財政年度,由于收購JFY,通快集團來自中國的銷售收入同比增長72.8%。在通快集團的銷售收入總額中,只有25%來自德國市場;19.3%來自美國市場;來自中國的銷售收入只略微低于美國市場,大約4.75億歐元(約合人民幣40億元)。
2013年度,沈陽機床的機床銷售收入34億元,昆明機床的機床銷售收入3億元。與通快集團來自中國的銷售收入相比,“機床工具市場需求持續低迷”的判斷不準確,應該說低端“機床工具市場需求持續低迷”。
可見,通快集團對中國機床市場的判斷與沈陽機床和昆明機床截然不同。不同的市場判斷必然產生不同的發展戰略和經營業績。
與沈陽機床和昆明機床的營業虧損狀況相反,通快集團2013/2014財政年度的銷售收入首次超過25億歐元(約合人民幣217億元,按照2014年6月30日歐元兌人民幣匯率1歐元兌人民幣8.3946元計算),同比增長10.4%;收到訂單27億歐元,同比增長16.0%;稅前利潤2.48億歐元(約合人民幣21億元),同比增長61.2%;稅前利潤率9.6%。
為什么沈陽機床和昆明機床與通快集團的經營狀況存在如此大的反差呢?
我們分析二者的主營產品和銷售收入主要來源。
2014/2014財政年度通快集團的機床銷售收入21.57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81億元),占通快集團銷售收入總額86%,同比增長11%。機床銷售收入增長主要來自高端激光切割機床(以激光為切割工具的機床),其加工效率超過普通機床的三倍以上。通快集團2014/2014財政年度報告指出:“激光、切割頭和光電纜之間最優組合方面的創新”是機床銷售收入增長的重要原因。
2014年上半年沈陽機床的數控機床銷售收入占銷售收入總額的71%,昆明機床的74%銷售收入來自普通機床。
激光切割機床的精確度和效率遠遠超過金屬切割工具機床,而且隨著下游行業的產品升級換代,普通機床正在被逐步淘汰。這是沈陽機床和昆明機床與通快集團存在巨大業績反差的重要原因。
為什么沈陽機床和昆明機床的主營產品與通快集團有如此巨大的差距呢?我們分析二者的研發工作。
2014/2014財政年度,通快集團的研發支出2.43億歐元(約合人民幣20億元),同比增長15.3%,占銷售收入的9.4%;研發人員1530人,占員工總數的14%。
2014/2014財政年度,通快集團完成了一項重要的研發項目——用于機器加工程序的新3D編程軟件TruTops Boost。這個新3D編程軟件節約了程序員的工作步驟和日常工作,程序員按一下按鈕,就會得到一個建議的、自動的程序。
2014年初,通快集團在激光生產部門創立了一個新部門—— “增材制造”,研發利用激光技術3D打印金屬材料機器。
幾年前,意大利最大的激光生產商Sisma公司開始研發用于加工小型金屬部件的增材制造機器。十年前,通快集團開始研發加工金屬部件的增材制造機器。
2014年5月,通快集團與意大利Sisma公司建立了合資公司,通快集團占55%股份,Sisma公司持有45%股份。這間合資公司將開發最新一代的3D打印金屬部件的生產系統,用于航天、汽車和醫療設備等行業,并且將增材制造機器應用于工業大規模生產,而不僅僅用于制造工業樣品。
2013年沈陽機床的研發支出3.2億元,占營業收入4.37%,研發成果有臥式銑車復合加工中心、智能化數控機床的開發等。2013年昆明機床的研發支出4616萬元,占營業收入的4.34%,研發項目有高精度數控臥式坐標鏜床、精密立臥式加工中心技術創新平臺等。
我們正處于“摩爾定理”時代,技術進步的速度越來越快。在機床行業,“增材制造”大范圍地替代“切割制造”也許在幾年內就會發生。
由于3D打印金屬部件機器使用激光熔化金屬粉末,所以激光生產技術領先的通快集團可能成為“增材制造”工業規模化生產的領先者。
我國科研機構自主研制的3D打印金屬部件機器已經用于制造航天部件和國產大飛機部件,但是,尚未進入工業規模化生產。
沈陽機床和昆明機床的主營產品可能越來越快地被市場淘汰。如果沈陽機床和昆明機床的研發現狀持續下去,沈陽機床和昆明機床不可能走出困境。雖然沈陽機床和昆明機床的董事會成員大多擁有機床行業的管理經驗,但是他們不熟悉3D打印金屬部件技術,很難追趕上迅速發展的3D打印金屬部件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