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國內鋁價走強源于海外需求復蘇和新增投產放緩。今年以來,國內鋁價在外盤的帶動下,從一季度末接近12500元/噸的低位,6個月內上漲近20%;接近15000元/噸。據(jù)分析,原鋁
國內鋁價走強源于海外需求復蘇和新增投產放緩。今年以來,國內鋁價在外盤的帶動下,從一季度末接近12500元/噸的低位,6個月內上漲近20%;接近15000元/噸。
據(jù)分析,原鋁現(xiàn)貨價格的走強一方面是因為海外電解鋁產能的收縮和經(jīng)濟需求面相好帶來供需的階段性緊張;另一方面國內電解鋁新增產能投放進度慢于預期。兩方面原因共同支撐鋁價的階段上漲。
同時,雖然業(yè)內對行業(yè)長期筑底復蘇維持樂觀的態(tài)度,但國內供求再平衡仍需要較長時間,受國內新增產能投放的影響,中期鋁價上行仍會存在一定壓力。從供給方面看,國內新增產能投放低于預期,海外產能收縮逐漸顯現(xiàn)。今年國內計劃投產約400萬噸,但速度有所放緩,新增產能投產進度滯后導致全年的產量貢獻有限,預計在90-110萬噸。截止7月份,國內電解鋁累積產量約為1584萬噸,同比增長約13%。海外累積產量約為1657萬噸,同比下滑1.53%。信發(fā)由于事故減少的產量約為6-8萬噸,悲觀估計不會超過12萬噸,對整體供應影響相對較小。
需求方面,國內主要下游行業(yè)地產和汽車行業(yè),對應施工面積和產量增速低于國內原鋁產量增速。而國外下游代表性行業(yè)——汽車的產量增速累計同比呈現(xiàn)上升趨勢,對應國內鋁材出口量累積同比提升。
鋁價中短期壓力來自于新增產能投產,遠期現(xiàn)貨價格倒掛反映中長期預期未變。
從國內供求來看,產出增速依然高于下游行業(yè)增速;這也意味著國內需求對產能的消化尚未到來,鋁材出口的增加和海外產量的下滑,印證了外圍供求加速平衡的判斷。
海外原鋁的新增需求大致不會超過175萬噸,這意味著如果國內300萬噸產能在未來投放,加之今年海外中東地區(qū)約有125萬噸投產,應該有能力滿足海外前期產能收縮的影響。
對于現(xiàn)行鋁價水平,低成本地區(qū)的產能應該有足夠的意愿投產。而國內鋁價已經(jīng)出現(xiàn)遠期和現(xiàn)貨價格倒掛的局面,也意味著市場仍然對遠期價格相對看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