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如果展望工業特別是重工業的未來走勢,發電和用電數據可能是較好的指標。今年前四月,國家統計局所發布的中國發電量的增速一直下滑,從1~2月份的9.7%的增速下滑至4月份僅為0.7%的水...
如果展望工業特別是重工業的未來走勢,發電和用電數據可能是較好的指標。
今年前四月,國家統計局所發布的中國發電量的增速一直下滑,從1~2月份的9.7%的增速下滑至4月份僅為0.7%的水平。與此同時,國家能源局所公布的數據也呈現增速下滑態勢。4月份,全社會用電量389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7%,增幅創下自2011年1月以來16個月新低。其中,第二產業用電占全社會用電量七成左右,用電量增速的下滑也凸顯中國工業面臨調整。
用電量不比2008年糟
中國電力聯合會統計信息部主任薛靜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稱,當前全社會用電量的變化趨勢和工業經濟數據所反映的情況差不多,特別是鋼鐵、建材等用電量比較大的行業前四月的用電增速都比較低,與投資相關的通用設備制造行業的增速也較低。
國家統計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數據也顯示,4月份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的同比增速只有8.4%,通用設備制造業的增速只有7.4%,均低于全國工業的平均值。鋼鐵行業已經出現全行業虧損,而中國的機械巨頭中聯重科和徐工機械在實際銷售時已經打出了“零首付”購車牌,這都凸顯了重工業目前需求不暢的境地。
由于4月份全社會用電量近乎“零增長”,已經讓一些市場分析人士驚呼經濟增速顯著放緩。
但薛靜認為,如果與2008年相比,目前的用電量增速其實并沒有出現當時的整體負增長狀態,而且今年前三個月中除了重工業相對增速較低且在部分行業出現負增長外,第三產業用電、生活用電和輕工業用電的增速仍保持平穩,4月用電增速較為難看也有用電季節性回落的原因。
按照全社會用電量的歷史數據觀察,每年4月份幾乎都是環比負增長狀況,而5月份就會出現環比正增長。其主要原因在于4月天氣轉暖之后居民供熱與空調取暖的負荷降低。今年全國各地氣溫回升較往年要快,也加速了用電負荷的調整。
薛靜認為,雖然現在5月份的用電量數據還沒有出來,但預計今年5月份的用電量也還是會出現環比正增長的狀態,而且5月份的同比數據可能也會高于4月份。
未來,全社會用電量可能出現繼續回升的態勢。一方面從6月開始的高溫期間用電負荷已經臨近,另一方面市場所期待的政府“保增長”的舉措能通過投資帶動工業增長。雖然新華社發文表態“中國不會再推出大規模的刺激計劃以推動經濟高增長”,但政府近期的加快審批等動作,還是讓市場分析稱政府可能采取放松的舉措。
在薛靜看來,如果政府采取一些宏觀放松的舉措可能用電情況會好一些,但很難在5月份就快速顯現,6月份可能會有一些起色,特別是水泥行業的用電情況可能調整稍快,但鋼鐵行業的用電增速還不會馬上好轉。
產能壓縮困難
在記者采訪時,薛靜還提到了前四月用電中的另一個現象,就是鋼鐵行業的絕對用電量其實并不低。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也顯示,4月份鋼材的日均產量為270萬噸,為最近三年內的高位,這是否說明內需仍有旺盛的趨勢?
鋼鐵行業內的一位專業人士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認為,日均產量處于高位可能并不是需求走強的表現,而是最近幾年鋼鐵新增產能集中釋放的結果。
該人士解釋說,回溯到2007年,中國鋼鐵行業開始了一輪規模較大的淘汰落后產能的舉措,但以設備容積為標準的“上大壓小”政策其實并沒有真正有效地壓縮產能,很多鋼鐵企業只是用容量更大的設備淘汰了小設備,而根據小型設備2年、大型設備4年的建設周期,目前正是這批設備的集中投產期,所以今年盡管鋼鐵全行業虧損,但產能擴張仍會比較快。
該人士進一步指出,工業和信息化部在發布《解讀》時已經明確表示,將不再提高裝備標準,表示政府已經看到了這個問題,但如果仍沒有真正建立產能淘汰的市場化機制,沒有改變地方對于鋼鐵等重大投資項目的依賴,很難讓鋼鐵行業走出高投資、大擴張、低利潤的怪圈。
鋼鐵行業所折射出的產能壓縮難題也警示,如果今年國家仍采取投資為主導的刺激政策而不同時解決低效產能擴張問題,可能會制約中國經濟結構的長期調整。
國家發改委近期批復了廣西防城港和廣東湛江兩大鋼鐵項目,盡管發改委強調,湛江、防城港鋼鐵項目以壓縮地區產能為實施前提,但這能否真正落實有待觀察。
高盛中國副主席暨首席投資策略師哈繼銘認為,中國將不大可能推出像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導致國內經濟急速放緩時那樣巨大的財政刺激方案或過度放松其貨幣政策。原因是,不僅決策者汲取了以往的經驗,而且當前的形勢并不需要那樣強烈的刺激。“預計經濟政策調整的范圍將從貨幣政策擴大至財政和行政措施,包括減稅,對某些消費品進行補貼以及增加基礎設施的投資,但現階段還難以實施降息”。